新闻动态

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的对比

时间:2019-09-16  浏览:

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对比随着"互联网+"的不断发展,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地推进了教育教学信息化,同时也对传统课堂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,促使传统课堂实现转变。本研究通过对传统课堂和智慧课堂在教学方式、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,找出二者的差异,旨在进一步构建有效智慧课堂,以推进学生的智慧发展。
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对比

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对比

1、教学方式:

传统教学经书本知识讲授为核心,重理论,轻实践,使得知识抽象化,符号化。学生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,只能理解表面意思。传统教学方式教育手段过于单一,课堂大多为“一言堂”,即以教师讲授为主。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,人体的听觉、视觉和其他感官系统不能被完全调动,因此无法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。即使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,但在使用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或视频、音频也仅仅是信息的单向传输。仅为辅助作用,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,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。

传统课堂

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,教育教学与科学技术不断融合,引发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与结构的深刻变化。智慧教室构建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,特别是在“物联网”+教育背景下,智慧课堂引入了多类型、多方位的智能化教学平台与终端,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,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学习特征,有针对性地推送辅导资料,真正推进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,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。

传统课堂教学

2、教学效果

传统课堂教学过于片面地强调老师的中心地位,形成了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和教学关系。主要表现为以教为中心,学习围绕教学转,许多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在传授课本的知识,形成了“一言堂”这种不平衡的课堂结构。传统教学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,课堂互动较少,学习的主动性较低,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,但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和应用。

智慧课堂

相对于传统课堂,智慧课堂重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,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,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,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学习目标,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。因此,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,学习应是富有创造性的、具有个人特色的。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,变为了智慧生成的过程。同时,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的提升,课堂气氛更加活跃。智慧课堂在技术环境的辅助下,充分利用设备进行交流互动,沟通方式也更加多元化。交流的及时性能够帮助学生的疑问得以有效解答,提升学习效果。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,学生的学习目标由传统教学中低阶的知识认知,提升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再创造。

智慧课堂教学

在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,信息技术起了很大的支撑推进作用。在全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,智慧课堂能够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,定制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内容和练习,通过对整体和个体的学习情境的分析,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,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,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全程智能化跟踪。智慧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方式,能够满足对学习目标、情感目标等各方面有不同期待的学生,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,多方位监控并保障了教学效果。智慧课堂着重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实现创新学习和应用。

智慧课室的特征

3、智慧教室的特征:

(1)、创新课堂: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,新的教室布局与教学模式,授导型、研讨型、远程互动多种教学并存。

(2)、学情分析:基于人脸识别技术,自动统计教室使用率、课堂出勤情况以及学生上课状态,为课堂教学提供直观技术分析。

(3)、课内互动:借助移动终端可方便地开展课堂,促使教育公平,提高教学质量。

(4)、移动应用:应用转向移动端,利用手机或者Pad既完成教师“去讲台化”,拉近师生关系,且操作使用方便。
智慧课堂教学的特征

(5)、智能录制:多场景、多种教学模式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,既保证了教学视频资源的充足,又真正地解放人力成本,使名师的优良课堂教学在无需干扰教学的情况下轻松录制

(6)、可视化管理:提供了可视化集中控制管理系统,可全面监控课堂情况,结合动态的数据呈现,方便教学管理者日常监控、督导巡课等工作的开展。

(7)、一键式操控:智慧教室功能多,所有的操作教师通过触摸屏,即可掌控教室内各个教学设备开关,方便迅速地实现模式切换。

实质上,智慧课堂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产物,也是课堂教学自身不断变革发展的结果。尤其是近几年来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应用,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,促使传统课堂教学向信息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
(免责声明:局部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络我们删除)